以三全育人助力院校全面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赋予了职业教育发展新动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已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增进人民福祉、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应然之义。高职院校应以“大思政”育人理念为引领,以“产教融合”创新职业院校“三全育人”新模式,打造“校内导师+校外导师”全员育人、“课程教学+基地实践+社会服务”全方位育人、“入学教育+就学指导+实习带训+毕业追踪”全过程育人的联合培养平台,增强融入式、嵌入式、渗入式协同育人效应。

以“产教融合”推动“校内导师+校外导师”全员育人

高质量教师队伍是职业教育实现全员育人的核心,高职院校要进一步夯实教师队伍思想建设,以师资共培打造“校内+校外”协同育人师资力量,铸就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教师队伍。

一是加强校内外导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师队伍专题培训及学习交流,整体推进校内党政干部、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心理咨询教师和专业课教师的一体化建设,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保证师资队伍后继有人、源源不断。邀请校内教授、督导、管理人员走出学校,为校外实践指导教师和校外专(兼)职教师就立德树人、科学研究、培养环节等方面开展系统培训,不断强化校外导师的育人职责和思想建设。让校外导师加强企业(车间)价值观引领,帮助学生养成诚信、严谨的学习态度,切实提升学生职业技能,为产教融合注入正确的价值导向、强劲的精神动力和可靠的人才供给。

二是加强校内外导师优势互补。鼓励校内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和心理咨询教师进车间、到田间、拓空间,开展实践引导、社团指导、心理疏导等工作,推动教师队伍知时代大势、守铸魂初心、担育人使命、育大国匠才。在导师企业派专人驻校管理,落实“双班主任”制度,促进学生提升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引导校外导师结合专业特色和企业需求,讲授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创新创业等课程,把企业的质量观念、效率观念、诚信意识、敬业精神等理念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共同推进常态化、品牌化思政课程建设,增强思政育人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

以“产教融合”推动“课程教学+基地实践+社会服务”全方位育人

推动“课程教学+基地实践+社会服务”全方位育人,是产教融合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关键一招,对引导职业院校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作用。

一是优化课程教学。实施“订单式”培养的合作办学模式,从培养目标、教学设计、课程设置到教学资源等均由校企双方共同参与。邀请生产一线的企(行)业专家与校内导师联合开展专业课程的教学设计、教材编写和课堂教学,构建“校企合作”的多元化教学团队,不断提高核心课程的挑战度和含金量,促进企业需求融入课程改革,逐步形成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并重的高水平的专业核心课程群。同时,在专业课教学中注重课程思政建设,挖掘专业课中的育人元素、育人内涵和育人功能,用鲜活的事例教育学生、激励学生、塑造学生,引导学生遵守职业伦理,养成良好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二是加强基地实践。通过共建专业教学实践基地、乡村振兴实践教学基地、大国工匠工作室、产教融合展览馆等基地,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理论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和文化进基地进场馆,入脑入心,展示新思想新变化,夯实思政育人硬实力。引导学生进企业、进车间、进一线,在实习见习过程中提升技能、磨练意志、砥砺品行,培养学生爱岗敬业、执着钻研、精益求精、勤勉尽责、追求卓越的“匠心”。让学生在基地实践中感受到用双手创造财富、造福人民和社会的幸福感,在实践中感悟和践行企业家精神、创新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竞争精神。

三是推动社会服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在为实现中国梦的奋斗中争取人人出彩。”工匠精神并不是先天形成的,而是个体在客观实践的过程中逐步生成的。职业院校要从职业教育属性出发,坚持德技并修,依托产教融合等将工匠精神、职业道德培育贯穿于学生的社会实践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围绕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联系生动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组织学生开展疫情防控、环境整治、普法宣讲、文明劝导、关爱留守儿童和站务服务等多样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火热实践中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以“产教融合”推动“入学教育+就学指导+实习带训+毕业追踪”全过程育人

产教融合可实现各阶段职业教育的有效衔接,加强全程育人的连贯性,让职业院校学生就学就业过程中有规划、有指导、有过程、有结果。

一是产教融合让入学教育有高度。在入学教育中,通过主题班会、主题团日活动、专题讲座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理论成果,特别是讲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讲清楚新时代职业教育为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和吸引力。带领学生前往企业、基地、车间、市场、田间地头参观,了解产业前景、职业发展规划、职业定位等,感悟职业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人力资源供给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成为有理想信念、有精湛技术、有扎实学识的新时代技术技能人才。

二是产教融合让就学指导有温度。职业院校要始终着眼于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切实将学校、企业和社会的涓涓细流汇聚成推进育人的合力。推进精准化资助育人,切实加强资助政策宣传,设立企业奖助学金,利用寒、暑期,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校内外导师一同走访慰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推进综合化学业育人,积极推行职业院校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结合的“1+X”证书制度,鼓励学生参加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职业资格证考试,校内外导师及时指导和解决学生在学业和技能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打造具有时代特点和特色的育人模式。

三是产教融合让实习带训有力度。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和“1+X”证书制度试点,探索“职场体验、实境训练、顶岗历练”育人品牌,让学生在实训实习中置身真实职场环境,实现职业能力的提升,打通走向社会的“最后一公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念。邀请校外导师手把手指导学生实训实操,把企业需求和企业家智慧融入指导学生实习实训全过程,构建现代学徒制良好关系。同时,校内导师及辅导员实时掌握学生实习动态,通过走访实习单位、线上线下谈心谈话等形式面对面指导和了解学生实习情况。

四是产教融合让毕业追踪有精度。通过企业调查问卷、企业走访调研等形式,了解毕业生的就职动态,关注毕业生的成长与进步。通过总结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优劣势,不断优化产教融合的育人模式。职业院校和企业可设立优秀校友(员工)基金会等组织,聘请优秀校友成为校外指导老师,鼓励更多高职院校学子以优秀学长学姐为榜样,增强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切实用技能对接好服务好经济社会发展,将青春华章书写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目前,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技能保障。以“产教融合”不断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积极构建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三全育人”体系,可促进职业技术技能培养与职业精神养成的高度融合、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统一,对高职院校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深化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联系我们
  • 服务热线

    400-670-2880

  • 客服QQ

    1712988131

  • 商务合作

    18612571688 (王经理)

  • 在线咨询

京慧越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