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河南省电子商务职教集团(下称“电商职教集团”)充分发挥资源集聚作用,通过深度校企合作,探索并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以电商人才工作孵化基地为平台,以“现代学徒制”订单班、“多元融合”为载体,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和需求,把握产业发展特征及其规律,顺应产业发展对电子商务专业群人才培养要求的动态变化,校企业双方共同主导人才培养,编制规范化的企业课程标准与考核方案,在设备、师资、技术、人才、管理、文化等方面实现“六融合”,从传统的企业员工招聘,延伸至专业共建、双向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培养,同时深化对外向型人才和“世赛”选手的培养培训,校企双方真正结成了命运共同体。
电商职教集团是经河南省教育厅于2017年5月批复成立,以郑州财税金融职业学院和河南省电子商务协会为牵头单位,以电子商务类专业为纽带,联合河南省相关职业院校、企事业单位、各市县电子商务协会、电商企业等单位自愿参加的平等合作、互惠互利的协作组织。集团于2019年4月被河南省教育厅评为河南省第二批现代学徒试点单位。
集团现任理事长为郑州财税金融职业学院院长程慎。集团现有成员单位超100家,成员单位均来自我省知名职业院校及电子商务相关企业,包括河南职业技术学院等8家副理事长单位、郑州市商贸管理学校等5家常务理事单位、郑州京慧越科技有限公司等7家理事单位。
集团要在省教育厅的指导下,积极探讨新形势下职业教育集团发展的新路子。通过创新管理与运作模式,发挥“互联网+”优势,充分运用集团平台,促进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加快促进教育链与产业链融合,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努力提升我省职业院校电子商务类专业的办学水平和服务经济社会的综合能力,打造河南职业教育品牌,为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原城市群建设和郑州中心城市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一、实施背景
随着电子商务行业不断转型升级,“新”理念深入人心,电商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逐渐多元化,除了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普遍要求外,是否具有精益求精的新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踏实作风显得越来越重要。河南省电子商务职教集团审时度势,认真分析建设类职业教育现状,发现仍然存在人才培养质量与行业发展需求匹配度不高、教学模式和方法与建设一线现状相对脱离、教学内容与地区产业发展对接薄弱、理实一体的师资力量不平衡、实践教学资源与地区产业对接不够紧密等诸多问题。
在上河南省电子商务协会的指导下,在电商职教集团的组织管理下,围绕产业发展需求,整合内部资源,集团进一步确立校企合作在技能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使更多的行业、企业参与到职教事业发展中来,完善校企联合育人机制,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模式,推动学校提升办学质量,实现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进而培养出适应行业发展的、受企业欢迎的高素质人才。
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上海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等文件的推动下,校企双方互相协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双方建立合作专家库(包括技术、质量、人力资源等),制定技术服务、课题研究、继续教育培训等双方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多条合作路径。
二、主要做法
在合作过程中,电商职教集团提前谋划,充分调研,提供有力保障,提高了校企合作双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校企合作多样化推动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与企业需求匹配度的提升,实现学生高质量就业、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逐步实现了行业、企业、学校三方共赢的效果。
(一)实施“产教融合、校企联动、交叉协同”育人机制,构建“113”产教融合校企共享平台
构建多维合作共赢的实践教学平台运行模式,实施校企“双主体”运行机制、“交叉协同”的育人和质量监控模式,推进“互利合作”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和人员的“互兼互聘”,共同设计和制定服务电子商务类专业(群)人才实践教学标准,探讨和开发实践教学平台功能、技术标准及操作规范。
“113”分别是1个集团(即电子商务职教集团)、1个基地(京慧越众创实训基地),3个中心(研发中心、人才中心、培训中心)。具体情况如下:
图1 “113”产教融合校企共享平台运作模式
1.河南省电子商务职教集团:整合优质资源,提供政、校、企、行多元协同开展工作的平台。
2.京慧越众创实训基地:为实训教学和培训服务提供硬件条件。
3.研发中心:协同行业、企业专家开展政策研究、行业产业需求分析、人才质量标准制定等工作,定期发布人才和技术需求报告,为专业建设和技能培训提供科学数据支撑。
4.人才中心:根据研发中心提供数据开展学历教育改革,打造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
5.培训中心:整合优质培训资源,开发培训包和认证标准,面向学生、教师和社会劳动力提供服务终身学习的技术技能培训。
(二)实施“工匠引领、云景互动”专业育人模式
1.“139N”全过程综合育人理念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1条主线——大思政观为引领,实现3个推进——推进思政进课堂、思政进网络、思政进活动,设计学生综合素质提升9大模块——政治品德素养、体能素养、职业素养、艺术素养、心理与个人卫生素养、文字素养、创新素养、管理素养、劳动素养,以N个活动为体系载体支撑。将职业素质教育贯穿入学至毕业全过程的课内外教学活动中。课内融入课程思政,课外活动多种多样。对标“三全育人”宏观建设和职业岗位综合素质的要求,实施融合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劳动等十大育人元素的“139N”全过程职业素质培养体系,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实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
2.量身定做现代学徒制订单班
学习与工作融为一体,以“行走的教室”“现代学徒制班”为载体,结合“云课程资源”,实施“多学科融合交叉”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创新,营造线上线下全方位“匠人+劳模”精神的校园文化育人氛围。
图2 “现代学徒制订单班”的实践育人模式
3.课程资源建设(课程资源的数字化建设)
编制专业课程标准、编制典型工程的施工案例,增设了新课程;结合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活页式教材之中,形成多元课程资源,满足个性化教学需求。
4.融通多元学习成果,落实学分银行制度
建立专业群之间的学分互认机制,为专业互通提供有力保障。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自身的情况,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群内其他课程的学习,以及参加职业技能大赛、社会服务、技能培训、获得岗位证书计学分存入“银行”,达到专业规定的学分即可获得学历。
(三)确立“技术引领,校企并跑”的校企信息技术交流模式
以研究产业技术发展为切入点,发挥校企双方的场所、设备、人员优势,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需求出发,开展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研讨,将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成效融入教育规律,形成教学标准,助推行业标准、技术标准的建设,满足行业产业需求。
图3 校企信息技术“双循环”动态交流模式
(四)组建“三家一模”师资团队
在本行业内聘请多名“河南工匠”,形成“劳模工匠”引领下的教学团队,形成一支由“大家”“行家”“专家”“劳模”及较强实践能力为主体的优秀师资队伍。定期指导和开展专业研讨,解决人才培养质量与行业发展需求匹配度不高、专业建设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性等问题。
图4 “三家一模”师资战线培养培训路径
三、成果成效
1.就业能力。近年来,集团结合运行绩效评价,集团通过召开成员单位座谈会、发放集团运行质量和效益意见表等形式征求意见。集团内相关电子商务类专业一次性就业率96%,对口率90%,毕业生满意度97%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92%以上;30%的毕业生被河南省互联网龙头企业录用。
2.专业技能。积极参与1+X标准编写,在前期人培综合实训环节动态融入“1+X”数据营销职业等级标准(中级,数据营销)。
四、经验总结
1.在调研的基础上做好学校、企业以及行业现状分析。校企合作要与区域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紧密结合。在校企合作中,学校应该立足区域经济的特点和企业、市场的需求,积极发挥专家咨询委员会、技能大师工作室校企合作研修平台等的作用,对专业规划、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调整,真正做到人才培养与区域产业、与企业市场的无缝对接。
2.结合学校和企业情况选择最优校企合作模式。不同的校企合作形式各具特点。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对学校自身状况和企业行业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校企合作整体规划,结合地区经济和专业自身的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与合作企业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合作发展模式。
3.反思和调整。案例在实施中取得较好成效,但在实施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校教学计划与企业项目进展存在不一致等,影响校、企两个环节教学的平稳过渡。下一步,需要进一步明确目标,细化教学实施环节措施方法,规范校企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更好地把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有机结合,取得更大成效。